外資法人喊多卻一直賣超,這招該怎麼破?

外資法人喊多卻一直賣超,這招該怎麼破?

比較新手的投資人對外資法人常有一種迷思:外資比較厲害,一定會賺錢。所以會把法人對於股價的目標數字當作參考依據:當下股價如果比法人目標價便宜,就是划算,應該勇敢買買買;比法人目標價要貴,就應該趕快賣掉。

如果真的依照目標價買賣,通常下場都不會太好。我二十幾年前剛踏入市場的時候,也有同樣的想法,就吃過幾次悶虧。

今天就來聊一個時常有人好奇的議題:

為什麼外資法人報告的目標價,時常跟他們實際買賣超是搭不上?為什麼外資都說一套做一套?其實這是有原因的,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幾件關於法人報告的事情。

  • 法人目標價只是參考

我常常提醒你,市場變數相當多,盡可能不要預測未來。那法人又是如何提出目標價的呢?這是在預測未來嗎?

法人會從個股基本面切入,推估未來獲利情況,EPS 是一塊或兩塊。也就是說,法人目標價,其實是這家法人機構寫報告當下,所推算的合理股價。

但股價是由很多的主力、法人、散戶拔河出來的市場共識結果,公司能賺多少錢跟股價並沒有直接相關,本來就不可能完全準確。即使是同樣賺 1 塊錢的 EPS,光是成長股或傳產牛皮股的分別,本益比也可能會差到好幾倍。

資料頁面:上市類股指數行情報價

如果你只看一個法人寫的報告就進場,這樣當然就會很危險,只要市場其他人跟他對做,他的意見不就很危險了?

  • 研究員跟操盤手想法不同

法人機構操盤,通常內部分工會有撰寫研究報告的「研究員」與實際進出場的「操盤手」。

由研究員撰寫研究分析報告,研究預估獲利給出股票目標價,提供給操盤手做參考依據, 或是出售給其他客戶。

但是研究員是從產業與個股基本面切入,操盤手靠的則是盤感、指標,甚至是程式交易來作為交易依據。所以操作員及研究員的想法,會有落差也不意外。

你可以想像:當研究員認為股價已經超出估價範圍,判斷為不建議購買,但操盤手參考技術面指標,還是持續進場布局。結果就是你常看到的,怎麼外資一邊點名股價過高,一邊持續買進。

麻煩就在於你就算反著看也不一定贏,有時候一致,有時候有時間差,要跟單還是要反做通通都會是死路一條。

  • 法人也會犯錯

法人機構也是人,也可能會凹單,一樣會賠錢。而且就像投資人有百百種,法人也有上百家,每一家可能看法不同,目的也都不同,你真的不可能知道這篇報告的用意。

最後有一個更經典的原因,就是研究報告第一時間就提供給付費客戶了。等新聞免費公開時,機構跟會員早就上車了,剛好賣給最後一棒,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。

同樣有賺有賠,技術面與籌碼面誰比較可信?

題外話一下,你可能會想問我,看外資進出或技術分析都是有賺有賠,為什麼我是看技術分析操作而不是看外資進出操作呢?答案有幾點:

  1. 看技術分析比較單純,因為線型變化就是市場裡所有外資、主力、散戶、政府基金達成的共識,直接從結論判斷可以省很多時間。
  2. 外資買賣超是「很多家」外資的綜合決定,每家外資的持股成本也都不一樣。如果你看到的只是片面的數據,其實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的。
  3. 外資來來去去,變化性也很多,光是操盤手都可能會跳槽了,你原本根據的東西很可能根本是變來變去的,是要怎麼參考?但只要股價有波動,技術分析就會一直都在。

簡單做個總結,我自己是不看新聞做投資的,因為我的注意力有限,我必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我可以影響的事情。

在外資目標價這件事上,我覺得你可以參考他們做的功課,但不用被預估的目標價牽著鼻子走。你也可以完全不要去看外資報告,也不用看外資買賣超,我自己之前研究過好多年,心得是外資進出也是有賺有賠,也不適合拿來當作進出參考。

相對的,你要有一套「驗證過的」、「能長期執行的」投資策略,然後照著這套策略去做。策略要看法人進出,你就看法人進出;單純看技術分析,你就看技術分析,反正就是照著可以相信的策略去操作,甚至應對不同盤勢的策略。

你可以點這裡來收聽完整節目

楚狂人Telegram頻道 加入我TG頻道,我不定時會分享給你一些操盤技巧跟盤勢看法
楚狂人FB

楚狂人終極波段交易策略課程介紹

楚狂人終極投資組合策略課程介紹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