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黑馬團長的文章
前言:
以下描述都屬於技術分析範圍
之前曾聽提過均線上的觀察方向應該以簡便,直觀為主
例如"斜率"這種觀察方式,不僅僅一般看盤軟體無法達成
實務上更是存在很大問題,我們應該避免採用
舉例:
你在固定畫比例面上
K棒設50根 & K棒設100根
看到的斜率角度一定完全不同
以下我們直搗雙均線運用幾個核心重點
方便交易者們能迅速簡便做出判斷
任何雙均線上
只要你設定的是1:3左右或以上的比例
舉例:
6MA搭配18MA(1:3)
5MA搭配20MA(1:4)
50MA搭配200MA(1:4)
通常存在著以下幾種特性:
(A.主趨勢產生後,第一次短周期均線反向交叉長周期均線)
如下圖所示,先整理再說,此時我們可以考慮用賣方雙S,賺取盤整利潤
(B.一個趨勢要反轉,通常會先先"減速"再"反轉")
1.
看見"減速"動作原始趨勢部位就減碼或空手,同時追蹤"反轉"可能隨時做好預備動作
2.
"減速"就是價格反轉的預備動作,就像看門狗一般,給你事先預告
看見減速後我們可以觀察價格是否重新站回短期均線上,若無法站回則後續必引起交叉
(C.趨勢進行途中均線反向交叉失敗,形成膝點的型態,搭配量縮量縮將再攻擊一波)
這種現象不只存在於均線,甚至雙條KD或RSI都有一樣現象
這種現象方發生後通常意味著動能再超越,攻勢又快又猛,可以用選擇權買方交易
使用上幾個重點:
1.
位置決定一切,主升段與末升段位置不同,產生交叉時的意義也不同
2.
現貨無論多ˋ空,量縮必有詐!
3.
透過"減速"上的觀察,我們可以預先推估出後續價格路徑產生甚麼走法時
才會促使均線產生交叉,達到預備規劃盤勢動作
4.
均線上產生膝點的交易機會較少,但利潤大且風險較低
5.
均線交叉與減速後的重點應該擺在,交叉及減速產生後,後續趨勢是否能延續?
(這部分原理與"雙均線差離"概念相通,只是我們用更直觀方式就可以得到結論)
情境1.:
在下跌走勢時發生5MA向上交叉20MA
這時我們觀察重點一該擺在未來幾天價格是否穩穩站在5MA上面
如果連5MA都站不穩,那麼此交叉很容易失敗,改走橫盤整理居多
情境2.:
下跌趨勢中,價格先打到5MA以上進行"減速"動作,
後續能繼續站上5MA才可能形成"反轉"
若減速後價格馬上跌回5MA以下那麼根本沒反轉疑慮
看到這邊不知道各位是否有以下想法??
1.躍躍欲試於實戰
2.覺得分析相當有條理
3.覺得我把所有雙均線重點都點出來了
4.看似簡單卻蘊含許多技術分析學理依據
各位是否有注意到.....
我在文章一開始特別強調,以下描述屬於"技術分析範圍"
為何我要特別強調技術分析??
因為過去常發生團員們看了我操盤法課程後
用技術分析現象來問我操盤法問題
我的回答通常都是:
技術分析與操盤法,是兩個不同層級東西,請不要用技術分析觀點,跟我討論操盤法
為何我會這麼說??
我可以很篤定的告訴各位,這篇文章整個關於雙均線運用,都不建議直接用於實戰!!
縱使我整篇文章看下來,看似多麼有條理ˋ明確,且符合許多技術分析理論依據
但整篇文章終究屬於技術分析範圍,所有現象在事後都能得到合理"詮釋"
文章中看似有給一些買賣建議,運用方式也相當簡單
但你實戰時根本無法當下立判決定做甚麼動作....
一般技術分析,買賣依據都是只給大致方向或建議
造成A或B明明使用同一個工具,甚至同一門派出來的,買賣時間點卻完全不同
而所謂的100%機械化操盤法,才是貼近實戰下的產物
整個進出依據ˋ出場依據ˋ停利停損依據
都必須相當嚴謹的給予明確定義,毫無任何模擬兩可空間
更不會造成明明使用相同工具,卻說著不同語言問題
經過上闡述,我必須再次強調並非否定技術分析價值
技術分析本身比較像一個未經開採的礦場,它可能很有潛力
但未經實際開採並檢驗前,我們只能知道它很有潛力,並無法產生太大的價值
機械化操盤法就像我們在礦場開採後,檢驗切割出來的鑽石,看似簡單卻蘊含無限價值
立即查看購買黑馬社團的方案與價格(分期0利率) -> http://pse.ee/5SRA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