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剛結婚成家的時候,昌明和家人有過一番討論:跟所有離鄉工作的遊子一樣,總是在「在台北工作打拼」或是「回鄉就近照顧父母」之間做抉擇。
那時候,還硬朗的父母揮揮手說,「你們年輕人少把老人想的每天都在等你們回家,我們也是有自己的日子要過的。」昌明的父母已經計劃好,每個月要去爬幾座小山,要和一群老朋友揪團出國玩,要學點以前沒機會學的技能。
他們甚至「警告」昌明,別想把小孩丟回來給兩老帶,自己的小孩自己顧。畢竟,人生終於不必再整天繞著小孩轉,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,這不就是所有父母都在期盼的日子嗎?
「年輕人就去過好自己的日子吧,別來煩我們了。」
很快的,10年過去了,最近昌明覺得不太對勁。
以往對數字敏感的父親,怎麼記性越來越差?每天打電話就來問今天到底星期幾,才剛吃完飯就喊餓,脾氣也變很差。連哄帶騙的將老人帶到醫院檢測,果真是失智症前期。
剛開始,媽媽還要昌明放心工作,但一個老人哪有辦法照顧另一個老人家?
有句話說,一人失智,拖垮全家。面臨看護的壓力,媽媽的身體也越來越差,再這樣下去,兩個老的都會出事,鄰里鬧得雞飛狗跳,甚至還有不熟的親戚跳出來指責昌明,沒有好好照顧父母,就是不孝。
不管是請看護,或是送進安養機構,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現在是一個老人發病,未來如果媽媽也發病,或是岳父岳母都一起發病了呢?
昌明考慮許久,決定還是全家人先搬回老家。
至少,不能讓媽媽一個人面對失智老爸,現在回家,也算一次照顧兩老。
…多少也能替未來省點錢吧?
你知道嗎?65 歲以上,每增加 5 歲,失智風險加倍。
你爸媽今年幾歲了?
老人失智最大的風險,不在於老人本身,長期照護本身就是一個大坑。失能者的照護有 65% 選擇家人、平均每天需花 14 小時照顧。僅有兩成照顧者能連續睡眠超過 4 小時,八成曾動念自殺。
猶太人有句諺語說:「當父母餵孩子時吃飯時,他們兩個人都會笑;當孩子餵父母吃飯時,他們兩個人都會哭」。
對於長照,重點不只在讓老人過好晚年,事實上,照顧者比被照顧者更重要。若照顧者倒下了,被照顧者也活不了了,最壞的局面,就是兩敗俱傷。偏偏長照又是個沒有浸透的長期抗戰,漫長的陪伴之路,除了心理壓力,就算僱請看護、或選擇長期照護機構,每月可能的花費從 16,000~90,000 不等,這還不包括被照護者日常用品所需的支出…
這些開銷,你準備好了嗎?
兩老能不能免於失智,要靠上天保佑,還要看家人身體狀況,這都不是一個中年人能決定的。你能做的,只有盡力提供資源給你愛的人們。
你現在只有一筆薪水,要付貸款、養小孩、支援父母,還要為父母的老年做準備。
難怪,都說青壯年反而是壓力最大,最痛苦的時候。
趁你現在還有餘力,趕緊多靠操作賺點錢吧,有額外的收入資源,其實你心裡就會輕鬆很多。
不管最後是要選擇安養院、請看護,或是自己來照顧,你都是能選擇的人。
而不是因為資源有限,所以只能父母與自己的小家庭中選擇放棄了誰。
為什麼人要這麼努力賺錢?
其實我們不是在追逐幸福,而是為了好日子結束的那天作準備…
加入無論任何盤勢,每天都能賺錢的軌道鞅社團,你可以穩定增長財富,做好萬全準備。
軌道鞅社團介紹(早一天加入,早一天賺錢) -> http://bit.ly/2RpgRLS
社團的10個Q&A -> http://bit.ly/2BW2KHI
立即加入(6期零利率) -> https://www.wantgoo.com/club/25/jo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