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雖然會推薦別人買共同基金,但是我自己是不碰基金的(ETF例外),原因是基金的原罪—相對報酬,何謂相對報酬?每一家每一檔基金只要能夠贏過大盤就是有競爭力的基金,在多頭的時候當然沒問題,贏過大盤代表績效不錯。問題是空頭的時候呢?例如說2000年加權指數從二月10393起跌,跌到十二月4555,跌幅56%,所以基金經理人會很驕傲的跟你說:『我們基金只被腰斬而已』,完全不理會投資者心中的憤怒『我才不管大盤怎麼樣,我要的是你們這些自稱專家的人幫我賺錢。』(這是真實故事,我以前也買過基金,結果被腰斬,後來去贖回的時候,接待的人員真的很驕傲的跟我講他們基金跌的比大盤少,只跌了49%而已T.T,不過最讓我不滿的是賠錢還要收我手續費,我花錢請他把我的錢賠掉嗎?)
任何投資人都沒有辦法接受這種講法,包括我,這就是為什麼我自己不會碰國內基金的原因,海外全球基金還可以買一些啦,因為畢竟投資標的分散全球,只要遵循4433挑選基金法則,就不太會像國內基金一樣腰斬再腰斬。
一般來說國內共同基金都很怕輸給加權指數,所以幾乎每個基金經理人的核心持股都是台灣五十,甚至可能佔了50%,其他部份再自行發揮,這樣可以有效的避開『賺了指數、賠了差價』的窘境,關於基金其他部份,請參閱拙作共同基金篇。
天平另一端的是強調絕對報酬的基金,這是共同基金裡面的少數,『絕對報酬基金』是指利用模組化操作或避險策略等,降低基金波動風險,法人一般都蠻喜歡這種商品。講白話一點,就是這種基金不會一年漲30%,但是也不會被腰斬,對於不滿意銀行定存利率卻又害怕股票、基金風險高的投資人比較適合,當然更適合大咖型投資人,也就是連銀行都拒收的大額存款戶。年報酬率大概在5%~7%左右,可別跟避險基金搞混了。
哪種比較好?我只能說是取捨問題,一般型風險/利潤較高,絕對報酬型較低。自己有在注意,又能夠高點不貪心、低點不懼怕的投資人,當然是選一般型(不過有這些特質的投資人應該做股票賺更多);懶得看、不想管的投資人,就選擇絕對報酬型。這很合理,哪有賺錢不辛苦的呢?
楚狂人你好,我想請問一下關於基金的問題。>我妹妹想要買基金,但我最近才開始看股票,對基金沒什麼興趣,我的想法是哪有這麼好的事,他們幫你買股票,幫你賺錢,然後抽那麼一點點的保管費,重點又是那這檔基金從十幾年前就開始漲了,那現在還績效那麼好,那怎麼可能?股票要長期在20%的投資報酬率,那已經是神人級的了,基金檔檔都這麼好(我是看近2年的績效,還蠻多檔都有這個績效的,不知道是不是其中還有什麼陷井我沒看出來)>而且我總覺得基金一點也沒有比較簡單,還不是跟股票一樣要看很多東西,要去研究操作手的品性,經歷,這檔有沒有常換操盤手,他投資的標的有哪些..那假如這檔基金是投資東歐中小企業基金,那他就去東歐弄個中小企業空殼公司,然後把錢都投入,捲款而逃勒?會不會有這個可能..抱歉問了一堆..因為在書局翻到了一些書都沒看到我想要的..直接問可能比較快…^^
近兩年剛好都在走多頭,所以不準>收保管費,你買進和贖回都還要手續費,所以並不是一點點>>這兩年股票20%並不難,沒到神人等級>>買基金建議買大範圍一點的,例如全球或是區域型比較好,建議看一下定期定額和你想的不一樣那一篇,你可以在站內搜尋基金>>你說的空殼公司可能性不高啦,除非真的是運氣背到極點>>沒空做股票就買基金也沒啥不好,取捨而已